美国金融专家认为,世界上大多数新兴经济体从1990年代末的金融危机中吸取了深刻的教训,目前它们的金融状况比较稳定,但这些国家的政府在制定金融政策时仍然面临许多重大挑战。
*盖德纳:对危机记忆犹新*
上个世纪末发生的世界金融危机1996年开始在拉丁美洲国家出现,1998年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达到高潮。这次金融危机来势凶猛,席卷了墨西哥、阿根廷、巴西、俄罗斯、韩国、香港、泰国等许多发展前景看好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一些国家至今没有完全恢复元气。
金融危机已经过去将近十年了,但是世界各国智囊机构专家和学者对那次金融危机的研究从未间断。
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提摩太.盖德纳在约翰.霍布金斯大学举办的一个研讨会上说,虽然时过境迁,今天的世界和金融危机发生前后大不相同,但是国际金融界对这场危机却记忆犹新。
盖德纳说:“尽管现在有了很大进步,但是金融危机的原因和教训仍然是一直持续至今的辩论主题。如果你在1998年末进入睡眠状态,直到昨天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董事会上醒来,那么你就会听到,国际金融界人士现在讨论的许多问题和当时完全相同。”
*新兴经济体受冲击最大*
金融危机的教训和原因是各国政府和金融界人士最关心的问题。
国际金融专家盖特纳指出,尽管那次金融危机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而且各个国家根据本国不同的经历对此做出不同的解释,但是现有的证据使国际金融专家确信,许多新兴经济体当时都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敢于大量借贷短期外债,而这些国家的资本帐户、税收制度以及政府监管体系往往都不健全。
盖特纳认为,这些国家在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最大。
他说:“在大多数情况下,资产负债计算方面的缺陷使这些经济体最容易受到投资信心逆转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导致汇率制度崩溃,而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又几乎不具有任何灵活性来缓冲风暴的冲击。当国内外投资者争先恐后撤资时,汇率进一步下降,增加了背负大量美元外债的银行和公司的经济损失,加剧了无力偿还债务的风险。”
*十年后进步显著*
金融风暴的严重后果和深刻教训对于新兴经济体的政府决策和投资人的风险思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改变了这些国家的金融体制和微观经济政策。
盖纳特指出,如果把新兴市场的资产负债结算状况和10年前做个比较,就会发现这些国家在许多方面的进步是非常显著的。首先是经常性帐户平衡由负变正,外债占GDP的比重有所下降。外汇储备的增长抵消了外债,尤其是短期外债的压力。
盖纳特指出,其次,国债负担有所增加,但是债务组合更加合理,长期债务和固定利息债务份额的提高降低了外债的风险。最后是汇率制度变得更加灵活,取消了固定汇率制度下的绝对担保体系,实行更加独立、成熟的货币政策。
盖特纳高度评价新兴市场经济体取得的这些成就,他说:“这些政策方面的变化减少了来自外部的风险,使得金融市场的震荡不太可能引发1990年代末那样严重的范围广泛的金融危机。不受汇率变化影响的资产负债结算制度,债务结构风险的降低,财政和金融抵御风险能力的增强,抵销债务压力的大量外汇储备,加上更加灵活的微观调控政策,所有这些都意味着新兴经济体未来不大可能重蹈覆辙。”
*盖特纳:改变汇率不是中国当务之急*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在美国联储会占有重要地位。领导这家银行的国际金融专家盖特纳曾经担任美国财政部两届负责国际事务的副部长,他言辞谨慎,不愿对具体国家做出任何具体的评论。当记者请他对中国人民币汇率改革问题发表评论时,他表示他的意见只反映个人观点,和美联储没有关系。
盖特纳:“中国一直机械地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将实行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我认为只有真正对中国有利,中国才会真心这样去做。在改革汇率制度的同时,中国还必须解决改善金融制度的其他更广泛的问题,考虑如何逐渐开放资本市场等等。仅仅改革汇率制度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改变汇率也不是中国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