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性与《红楼梦》中互文符号的翻译

本文档由 学术交流 分享于2010-12-09 10:42

互文理论发端于符号学,后被广泛应用于文学批评领域和翻译研究领域。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致力于其理论研究,但是实践的研究却相对滞后。本文尝试将互文性理论运用于翻译实践的研究。具体来说,就是从符号学入手,讨论文学翻译中互文符号的翻译。 以克里斯蒂娃和罗兰·巴特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观点认为,任何文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互文是文本之间通过仿拟、引用等途径互相吸收和转化。巴特还扩大了传统意义上的文本概念,..
文档格式:
.pdf
文档大小:
1.87M
文档页数:
73
顶 /踩数:
2 0
收藏人数:
1
评论次数:
0
文档热度:
文档分类:
论文  —  毕业论文
添加到豆单
文档标签:
互文符号 文学翻译 红楼梦 后结构 主义
系统标签:
翻译 符号 红楼梦 符号学 译本 文本 外语学习 翻译基础知识
下载文档
收藏
打印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推荐豆丁书房APP  

获取二维码

分享文档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复制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复制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复制

默认尺寸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