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
[理学]数字化测图经典课件_包含RTK技术.ppt
[理学]数字化测图经典课件_包含RTK技术

项目三 碎部数据采集

项目三:碎部数据采集

任务一: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

任务二:扫描矢量化数据采集
任务三:gps-rtk数据采集

任务一: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
1 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1.1 地形图、平面图、地图
地形图: 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水平投影到水平面上;按一
定比例尺缩绘成图纸。
地 形 地物 地貌
缩绘 比例尺

地 形 图

地物: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具有明显轮廓的各种固定物体,可 以分为自然地物与人工地物两类。如房屋、道路、森林等。 地貌:地面上高低起伏的形态 山岭、洼地、河谷、平原、„„自然形成

任务一: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
平面图:
将地面上各种地物的平面位置按一定比例尺、 用规定的符号和线条缩绘在图纸上。 只反映地物的平面位置,而不反映地貌形态。

地图:
按一定的法则,有选择地在平面上表示地球表 面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图,通称地图,按内 容地图可分为普通地图及专题地图。

城市平面图

1:2000

任务一: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
1.2 比例尺
地形图上任意一线段的长度d与地面上相应线段 的实际水平长度d之比,称为地形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的大小是以比例尺的比值来衡量的,分数值越大 (分母m越小),比例尺越大 通常称1:100万、1:50万、1:20万为小比例尺地形图 1:10万、1:5万
36
[理学]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复习资料模糊数学复习例题 经典.ppt
[理学]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复习资料模糊数学复习例题 经典

第一章

p8 例1.2.8

p9 例1.2.12 (弄懂矩阵怎么得来的) p10 例1.2.13

模糊集合及其运算
 0 .4 设 例5: a    0 .1 0 .5 0 .2  0 .1  0 .6   , b   0 .3 0 .3    0 .5 0 .2   0 .4  , 则  0 .6 

 0 .5 ab    0 .3

0 .6   0 .3 

 0 .1  b  a   0 .3   0 .4

0 .2 0 .3 0 .5

0 .2   0 .3   0 .5 

 0.1 a  0.2 

0.3   0.2 , b     0.3 0.1 

0.1   0.5 , c     0.3 0.2   0.1   0.1  0.2   0.2  

0.1    0.2  0.1  0.1 

 0.1 ( a∩b ) ° c    0.2 

0.1  0.5  0.1  0.3  

( a ° c )∩( b ° c )
 0.3   0.2  0.2   0.2  0.1   0.3   0.
77
[理学]北京大学数学物理方法经典课件第七章--数学物理方程的定解问题.ppt
[理学]北京大学数学物理方法经典课件第七章——数学物理方程的定解问题北京大学数学物理方法经典课件第七章——数学物理方程的定解问题
93
[理学]经典自动控制原理.ppt
[理学]经典自动控制原理说明1
• 自动控制原理的电子版内容以胡寿松教授主编 的第五版“自动控制原理”为基础,以 powerpoint 2000和matlab6.5为工具,以帮助 教师更好地讲好自控、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好自控 为目的而制作的。 • 本课件大部分内容都是以点击鼠标的方式分步 出现的,点击鼠标右键选择“定位”,然后再点 击“幻灯片漫游”,可进入各章节学习。使用者 在使用前应先看看各章说明,即可理解其含意。

1

• 课件3 ~6为第一章的内容。制作目的是节省画图 时间,便于教师讲解。 • 课件6要强调串联并联反馈的特征,在此之前要 交待相邻综合点与相邻引出点的等效变换。 • 课件7中的省略号部分是反过来说,如‘合并的 综合点可以分开’等。最后一条特别要讲清楚, 这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 课件10先要讲清h1和h3的双重作用,再讲分解就 很自然了。 • 课件11 、12 、13是直接在结构图上应用梅逊公式, 制作者认为没必要将结构图变为信号流图后再用 2 梅逊公式求传递函数。

说明2

说明3
• 课件17~30为第三章的内容。 • 课件17~19中的误差带均取为稳态值的5%,有超 调的阶跃响应曲线的上升时间为第一次到达稳态 值的时间。 • 课件20要讲清t的求法,t与性能指标的关系。 • 课件21要说明这是无零点的二阶系统。 • 课件22要交待φ(s)的分母s2项的系数,且分子分 母常数项相等。 • 课件28小结中的3个问题答案:1、系统稳定且 可通过等效变换后使用;3 、系统稳定。
r( s ) e ( s)  2、非单位反馈输出端定义的误差 1 + g( s) h ( s) ;
3

说明4
• 课件32~42为第四章的内容。 • 课件32中的‘注意’应在观看‘rltool’后讲解。若不演 示‘rltool’也可以。 • 课件33结论1和2与书中的相同,结论3分为n>m,n=m, n<m这3种情况介绍,其中n为开环极点数,m为开环零 点数。 • 课件34根轨迹出现后,先介绍图上方的c(s)=6实际是 k*=6,图中的3个小
97
[理学]【绝对经典】2010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共97张PPT.ppt
[理学]【绝对经典】2010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共97张PPT2010高考生物知识总结(特辑) 高考生物知识总结(特辑) 高考生物知识总结


专题一 专题二 专题三 专题四 专题五 专题六 专题七 专题八 专题九 专题十 专题十一 专题十二



生命的物质基础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 生物的新陈代谢 生命活动的调节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生物的遗传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生物与环境 人与生物圈 人体内环境稳态和免疫 遗传与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专题一

生命的物质基础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专题首页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专题首页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专题首页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专题首页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专题首页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专题首页

专题二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细胞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专题首页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专题首页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专题首页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专题首页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专题首页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专题首页

<<返回目录 返回目录

96
最新[理学]【绝对经典】2010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共97张ppt精品课件.ppt
最新[理学]【绝对经典】2010高考生物知识点总结共97张ppt精品课件
103
[理学]第6章 非经典配合物.ppt
[理学]第6章 非经典配合物第6章 非经典配合物 章

6.1 金属羰基配合物
6.1.1 概述
金属羰基配合物是由过渡金属与配位体co所形成的一类配 合物。这类配合物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上,在近代 无机化学中都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金属羰基配位物有三个特点,即 ①金属与co之间的化学键很强。如在ni(co)4中,ni-c键 能为147 kj·mol-1,这个键能值差不多与i-i键能(150 kj·mol-1) 和c-o单键键能(142 kj·mol-1)值相差不多。 ②在这类配合物中, 中心原子总是呈现较低的氧化态(通常 为o,有时也呈较低的正氧化态或负氧化态)。氧化态低使得有 可能电子占满dπ-mo, 从而使m→l的π电子转移成为可能。 ③大多数配合物都服从有效原子序数规则。 ④羰基配合物中大都是c为配位原子。

最早发现的羰基化合物是ni(co)4,它是在1890年被mond发 现的。将co通过还原镍丝,然后再燃烧,就发出绿色的光亮火 焰(纯净的co燃烧时发出蓝色火焰),若使这个气体冷却,则得 到一种无色的液体。若加热这种气体,则分解出ni和co,其反 应如下: △ 常温常压 ni+4co ni(co)4(m.p.-25℃) ni+4co 由于fe、co、ni的相似性,他们常常共存。但是由于金属 co co与金属ni同co的作用条件不同(co和fe必须在高压下才能与 ni co (co fe co化合,ni在常温常压就可作用),从而利用上述反应就可分 离ni和co,以制取高纯度的ni。 1891年, mond还发现co在493 k和2×107 pa压力下通过还 原fe粉也能比较容易地制得五羰基合铁fe(co)5。
493k, 20mpa

fe+5co fe(co)5 继羰基ni及羰基 fe 被发现之后又陆续制得了许多其他过渡 金属羰基配合物,其中一些实例示于下页表中:

6.1.2 二元羰基化合物的制备和反应
1 二元羰基化合物的制备
68
[理学]重积分习题课高数名师课件超经典超全.ppt
[理学]重积分习题课高数名师课件超经典超全

习题课 重积分的 计算 及应用
一、 重积分计算的基本方法 二、主要内容 三、典型例题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一、重积分计算的基本方法 —— 累次积分法
1. 选择合适的坐标系 使积分域多为坐标面(线 围成 围成; 使积分域多为坐标面 线)围成 被积函数用此坐标表示简洁或变量分离. 被积函数用此坐标表示简洁或变量分离 2. 选择易计算的积分序 积分域分块要少, 积分域分块要少 累次积分易算为妙 . 3. 掌握确定积分限的方法 图示法 列不等式法 (从内到外 面、线、点) 从内到外: 从内到外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二、主要内容

二 重 积 分

定 义

定 义

几何意义 几何意义 性 质 计算法 应 用 性 质 计算法 应 用

三 重 积 分

1、二重积分的定义
定义 上的有界函数, 设 f ( x , y ) 是有界闭区域 d 上的有界函数,将 闭区域 d 任意分成 n 个小闭区域 ∆σ 1 , ∆σ 2 , l , 个小闭区域,也表示它的面积, ∆σ n ,其中∆σ i 表示第i 个小闭区域,也表示它的面积, 在每个∆σ i 上任取一点(ξ i ,η i ) , 作乘积 并作和

f (ξ i ,η i ) ∆σ i ,

( i = 1,2,l, n) ,

∑ f (ξ i ,η i )∆σ i ,
i =1

n

如果当各小闭区域的直径中的最大值λ 趋近于零 时,这和式的极限存在,则称此极限为函数 f ( x , y )在闭区域 d 上的二重
71
[理学]物理化学经典课件.ppt
[理学]物理化学经典课件1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热力学概论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三)热化学

§1.1 热力学的研究对象
1. 热力学的研究对象
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换过程中所应遵循的 规律的科学。 研究各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所发生的 能量效应; 研究在一定条件下某种过程能否自发进行,如 果能自发进行,进行到什么程度为止,即变化 的方向和限度问题。

§1.1 热力学的研究对象
热力学基本原理在化学过程和与化学相关的 物理过程中的应用构成化学热力学。 研究化学过程及与化学相关的物理过程中的

能量效应;
判断某一热力学过程在一定条件下是否可能

进行,确定被研究物质的稳定性,确定从某
一化学过程所能取得的产物的最大产率。

§1.1 热力学的研究对象
热力学的理论基础:
热力学第一定律 —变化过程中的能量转换的定量关系。 热力学第二定律 —变化过程的方向和限度。 热力学第三定律—规定熵,解决化学平衡的计算问题。

如在上世纪末进行了从石墨制造金刚石的尝 试,所有的实验都以失败告终。以后通过热力学 计算知道,只有当压力超过15000倍时,石墨才 有可能转变成金刚石。现在已经成功地实现了这 个转变过程

§1.1 热力学的研究对象
2. 热力学研究的方法和局限性 方法:
研究对象是大量分子的集合体,不考虑物质的微观 结构,只研究宏观性质,所得结论具有统计意义。 只考虑变化前后的净结果,不考虑反应机理。
只能判断变化能否发生以及进行到什么程度但不考 虑变化所需要的时间。

局限:
不知道反应的机理、速率和微观性质,只讲可能 性,不讲现实性。

§1.2 几个基本概念
1. 体系和环境
体系(system)
被划定的研究对象,亦称为物 系或系统。

环境(surroundings)
体系以外并与体系有相互作用 的部分。
96
理学】delphi经典教学ppt模版课件255.ppt
【理学】delphi经典教学ppt模版课件255缁忓吀,PPT,璇句欢

向豆丁求助:有没有理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