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一种考虑损伤的粘弹塑性边界面粘土模型.pdf
一种考虑损伤的粘弹塑性边界面粘土模型
162
上海地区非饱和粉质粘土本构模型的研究.pdf
上海地区非饱和粉质粘土本构模型的研究上海地区非饱和粉质粘土本构模型的研究上海地区非饱和粉质粘土本构模型的研究
145
饱和软粘土动力本构模型研究与地铁隧道长期振陷分析【土木工程岩土工程专业优秀论文】.pdf
饱和软粘土动力本构模型研究与地铁隧道长期振陷分析【土木工程岩土工程专业优秀论文】
岩土工程专业是土木工程的分支,是运用工程地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解决各类工程中关于岩石、土的工程技术问题的科学。按照工程建设阶段划分,工作内容可以分为: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设计、岩土工程治理、岩土工程监测、岩土工程检测。展望岩土工程的发展,笔者认为需要综合考虑岩土工程学科特点、工程建设对岩土工程发展的要求,以及相关学科发展对岩土工程的影响。岩土工程研究的对象是岩体和土体。岩体在其形成和存在的整个地质历史过程中,经受了各种复杂的地质作用,因而有着复杂的结构和地应力场环境。而不同地区的不同类型的岩体,由于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不同,其工程性质往往具有很大的差别。岩石出露地表后,经过风化作用而形成土,它们或留存在原地,或经过风、水及冰川的剥蚀和搬运作用在异地沉积形成土层。在各地质时期各地区的风化环境、搬运和沉积的动力学条件均存在差异性,因此土体不仅工程性质复杂而且其性质的区域性和个性很强。岩石和土的强度特性、变形特性和渗透特性都是通过试验测定。在室内试验中,原状试样的代表性、取样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扰动以及初始应力的释放,试验边界条件与地基中实际情况不同等客观原因所带来的误差,使室内试验结果与地基中岩土实际性状发生差异。在原位试验中,现场测点的代表性、埋设测试元件时对岩土体的扰动,以及测试方法的可靠性等所带来的误差也难以估计。岩土材料及其试验的上述特性决定了岩土工程学科的特殊性。岩土工程是一门应用科学,在岩土工程分析时不仅需要运用综合理论知识、室内外测成果、还需要应用工程师的经验,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在展望岩土工程发展时不能不重视岩土工程学科的特殊性以及岩土工程问题分析方法的特点。土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促进了岩土工程学科的发展。例如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最早遇到的是土体稳定问题。土力学理论上的最早贡献是1773年库伦建立了库伦定律。随后发展了RANKINE(1857)理论和FELLENIUS(1926)圆弧滑动分析理论。为了分析软粘土地基在荷载作用下沉降随时间发展的过程,TERZAGHI(1925)发展了一维固结理论。回顾我国近50年以来岩土工程的发展,它是紧紧围绕我国土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而发展的。在改革开放以前,岩土工程工作者较多的注意力集中在水利、铁道和矿井工程建设中的岩土工程问题,改革开放后,随着高层建筑、城市..
116
天然粘土的各向异性与结构性本构模型研究.pdf
岩石工程 - 天然粘土的各向异性与结构性本构模型研究.
2
人工冻结粘土力学特性研究及冻土地基离心模型实验--论文.doc
人工冻结粘土力学特性研究及冻土地基离心模型实验--论文.doc人工冻结粘土力学特性研究及冻土地基离心模型实验--论文.doc人工冻结粘土力学特性研究及冻土地基离心模型实验--论文.doc
4
一种实心粘土模型倒模.doc
一种实心粘土模型倒模一种实心粘土模型倒模一种实心粘土模型倒模
110
粘土强度和变形的多尺度模型理论与试验研究.pdf
粘土强度和变形的多尺度模型理论与试验研究粘土强度和变形的多尺度模型理论与试验研究粘土强度和变形的多尺度模型理论与试验研究
77
长沙典型粉质粘土的三轴试验与本构模型分析.pdf
长沙典型粉质粘土的三轴试验与本构模型分析
61
双向循环载荷作用下饱和粘土边界面模型.pdf
双向循环载荷作用下饱和粘土边界面模型,饱和粘土试样,饱和粘土,某饱和粘土厚度,饱和软粘土,粘土饱和重度,循环载荷,载荷循环次数,abaqus 循环载荷,workbench 循环载荷
140
连云港海相粘土结构性模型与变形规律的研究.pdf
连云港海相粘土结构性模型与变形规律的研究

向豆丁求助:有没有粘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