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作文十六讲7:照应,前后呼应波澜生

    

   名家精讲    一、题文照应    以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  为例。    开篇点题:"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篇中点题:车站送别中写道"……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当父亲  与儿子告别之后,文章写道"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  我的眼泪又来了。"    篇末点题:"在晶莹的泪光中,我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  布马褂的背影。"    文章首段开篇点题,使一种浓重的低沉的感情气氛笼罩了全文。行  文中的两次点题,作者对父亲的"背影",从身形、穿着、动作几个方面作了细致具体的描绘,  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写父子的离情别绪,感人泪下。文章篇末点题,"我"读父亲  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出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与开头照应。这样,文章标  题的含义就十分明显了:"背影"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背影"表现出父亲  对儿子的挚爱,"背影"是父亲留给儿子最深刻的印象。    二、前后照应    茹志  鹃在《百合花》一文中描写了通讯员的被门钩撕破的衣服,这一细节描写,前后出现了三次:  第一次是"我""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就让他走";  第二次是新媳妇在包扎所看见受重伤的通讯员躺在担架上,"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在已变得灰  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第三次是新媳妇侧  身坐在牺牲了的通讯员旁边,"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细细地、  密密地缝着"。这些呼应的运用,使文章里人物思想感情起伏跌宕,栩栩如生,读后让人回味  无穷。    又如鲁迅《故乡》中写中年闰土的到来,便照应了"我"刚回乡进家时母亲说  的一段话:"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  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如果没有这段交代,而后面写闰土的到来,就太突然了,  失去了照应。    再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最后写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  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这里提到的"三拳"  照应了前文打在鼻子上的一拳,打在眼眶眉梢的一拳,打在太阳穴上的一拳。    三、  首尾照应    写文章必须时时注意文章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使结尾照应开头。《谁是最可  爱的人》开头写道:"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  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  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结尾处  有:"……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  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这篇文章用了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法  来表达主题,开头作者从切身的感受中提出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问题,结尾部分,以议  论抒情的形式作结,把志愿军战士奋不顾身的战斗同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指  出志愿军战士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文章首尾呼应,突出了主题。    又如杨朔的《荔  枝蜜》,开头写道:"花鸟鱼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蜜蜂是画家的爱物,  我却总不大喜欢……"结尾写道:"这天夜里,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    蜂。"开头实,结尾虚,开头抑,结尾扬,首尾相互照应,将文章的意义推向了更高的层次,  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