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大汉,武立国作文900字

学大汉,武立国作文900 字—珞珈山上的樱花美景闻名遐迩,花下的中国学生却身着和服留影。这不由得引发我们沉重的思考:面对近年来世界文明的冲击,中华文明式微了吗?

珞珈山下,是武汉大学,“国立武汉大学”曾被人误读为“学大汉武立国”,武大校长吴于廑将错就错将“学大汉,武立国”提倡为武大精神,传为一时佳话。我也从中得到启示:

振兴我中华文化,就应“学大汉,武立国”。

“学大汉”,是一种传承。没有学习大汉中华的文明文化,武卫何方?振兴中华何从谈起?昔日的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古巴比伦等曾经灿烂的文明均翻作红尘,唯有中华文明传承至今。文明绵长,传承不易。然而,中华文明正面临巨大危机,西方工业文明围城,中华文明却畏葸不前甚至停滞退化:故宫锦旗错字不辨“撼”、“捍”;应试教育固步自封;国人汉语水平下降;经典书文、传统文化不受重视„„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唯有兴学大汉,才能肩负起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使命;才能无愧于先祖,不怍于子孙;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夙愿。

“武立国”,是一种绝不闷气吞声的态度。武即尚武,崇尚威严。在韩剧大行其道的今天,在日本动画风靡的今天,在好莱坞称霸一方的今天,在快餐文化充斥的今天,在圣诞节大受欢迎的今天,我们能坐以待毙、束手就擒吗?不能!我们绝不能!尚武,即是要我们与世界一流文明一争高下!我们要积极地发扬中华文明,就必定要树立“以武立国”的态度。武道要求我们既不是民族自大主义,也不是民族虚无主义,而是中正自强。我们要传承中华文明自身,也要推行“走出去”的战略。近年来,高校纷纷成立国学社;国学讲座频频开展;《光明日报》开设国学专版;百度专设国学频道;新浪推出乾元国学博客圈;“汉语桥”兴盛繁荣;孔子学堂遍布全球„„这说明中华文明的尚武之魂正在觉醒。

“学大汉,武立国”,将学习中华文明的精华同继承中华民族的尚武之魂相结合,是实现中华文明复兴的必由之路。“学大汉,武立国”,是一种是坚忍不拔的姿态,是一种必胜乃归的决心,是一种誓兴中华的诺言,是一种甘担天下的气概!

我相信,有朝一日,我必赴武汉,登临珞珈山,看樱花飘零,看苍朴的武大碑坊,亲见我“学大汉,武立国”的精神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