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三国多少戏之高考满分作文

  [原题再现]:2001 年高考全国语文卷:    一个年轻人,在漫漫人生路上经过长途跋涉,  到达一个渡口的时候,他身上已经有了七个背囊:美貌、金钱、荣誉、诚信、机敏、健康、  才学。渡船开出的时候风平浪静,过了不知道多久,风起浪涌,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老艄  工对年轻人说:“船小,负载重,客官你必须丢掉一个背囊,才可安全到达。”看年轻人不  肯丢掉任何一个,老艄工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想了想,把“诚信”丢到  了水里。     “诚信”被丢掉了,引发你想到了什么?请以“诚信”为题,写一篇作文,  可以是自己的经验、体会、经历,或信念、看法,也可以编寓言、故事。    [满分  作文]:赤兔之死(江苏考生)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 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  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  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  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  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  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  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  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  布,马中赤兔。’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    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  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人  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  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  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  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  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敢不  以死相报乎?”    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  此。”    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  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  伏地而亡。    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权闻之亦  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此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见天下苍生?”    后  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    [简评]:读罢此篇临场作文,令人拍案  称奇。一是故事新奇。作者以熟谙三国故事为基础,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  其想象力实在丰富。二是立意高远。文章将赤兔马拟人化,让它在同伯喜的对话中,显示对  关羽与董卓、吕布两类人物的褒贬,实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且以“鸟随鸾凤飞  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一联,“物犹如此,人何以堪”一句,抒写了人生当择善而从、唯  诚信是瞻的志向,使文章的立意更上层楼。三是语言老到。通篇遣用纯熟的古白话,散整错  综,明白畅晓,文采飞扬,这种老到的语言功夫,是众多考生无法望其项背的。     [原题再现]:2003 年高考全国语文卷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  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  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  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  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  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  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 字。    ⑥不得抄袭。    [满分作文]:如果死去的是我„„(四川考生)    又一次  地躺在床上看《三国演义》,这样很好,我可以让自己也融入金戈铁马,让自己的思绪飞到那  我早已向往的年代。    一阵风吹了进来,我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梦乡。    我是赵  云,潜意识告诉我。    天下大势,早已被三分。一分曹操,他虎踞中原,挟天子以令  诸侯;一分孙权,他龙盘江东,恃天险而望中原;一分刘备,他至德至贤,天下之民无不竞  相称颂。我的主公就是刘备,虽然他文武不及曹操,身世不及孙权,但他为人忠厚,从不因  为和某人关系密切而改变他对事物正误的看法,我看中的正是这一点,想当年在当阳长阪坡  的时候,我奋力救出太子阿斗,几乎被曹操所害,他居然把亲生儿子摔于地上,说:“为此  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虽然天下三分,但最有机会一统中原的是我的主公。文有  诸葛亮,武有五虎上将。要不了多久,只要坚持诸葛亮的联吴抗曹政策,中原唾手可得。     可惜的是,一件意外,让主公对事物认知发生了偏差。    关羽死了,是被吴国吕蒙害  死的。关羽、张飞和主公曾经义结金兰,三人情同手足,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  月同日死。为此,主公大怒,兴起百万大军,不灭吴不罢休。    我想劝说主公,因为  关羽的死可以说是他自己造成的。他狂妄自大,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就连诸葛亮军师的联  吴抗曹政策都抛于脑后。我告诉主公,千万不要因为关羽的死而改变对整个局势的认知,死  了关羽不要紧,只要坚持军师政策,很快就可以实现主公多年的心愿。我天真地认为,主公  会冷静下来,正确地对待这件事。可惜主公已然失去了理智,听不进一点劝告,反而对我深  为不满。    许多朋友都说我笨,主公和关羽的关系难道我不知道?我只是以为主公会  把感情和整个局势分开。唉„„    后来,主公御驾亲征,结果托孤白帝城。    我  很伤心,我多么想死去的是我而不是主公的兄弟,那样的话,也不会导致今天的结果。     一阵冷风吹了进来,原来只是南柯一梦。    我却发现我早已泪流满面。    感物  伤吾怀,抚心长叹息。    只是希望所有的人正确地对待感情„„    [简评]: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也许都曾被刘关张的深厚情谊所打动  过。可是也正因为有了刘关张的深情厚谊,才有在关张被人所害后,刘备一怒之下,兴兵讨  吴,一下子就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决策,并且还演出了一场“托孤白帝城”的历史悲剧。  这是妇孺皆知的故事,可是,本文作者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中挖掘出了刘备失败的根本  原因——凭感情认知事势,巧妙地与高考话题“感情亲疏与认知事物”挂上了勾,并借助于  做梦的形式,采用与刘备感情疏一点的赵云的第一人称口吻来叙说,凭赵云之口,道出了文  章旨意,让人感到真切自然。不愧为一篇借名著腾飞的佳作。    [原题再现]:  2005 年高考全国语文卷    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  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  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  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    生活中,有许多  事情是可以忘记的,有许多事情又是需要铭记的。请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  于800 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满  分作文]:蜀殇(四川考生)    皆因汝忘却前人之事矣!——邓艾语    (一)     刘备既亡,后主刘禅继位。    丞相诸葛亮常以先主遗言戒之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  以恶小而为之。且言于后主曰:“臣常思先帝创业,历百战千难,方有今日。望陛下继先帝  遗德,勤俭仁善,仁义布施,体恤臣民,休生养息,勿忘昔日之苦矣!”后主答曰:唯丞相  之言是听也。    于是,君臣勤勉,蜀中安定,国家殷富。    丞相遂议征魏之事,  建安末,出于祈山。    (二)    丞相伐魏,途中卒逝,匡复汉室乃成遗梦。临  终言曰:“今匡复大业未成,实乃臣之憾也。吾死,恐无人再展此志。蜀中地虽偏僻,然四  面险阻,陛下若不忘先帝昔日之艰,勤俭躬谨,尚可自守无碍。望陛下戒之,慎之!”后主  然:“诺!”    自是后主常以先帝、丞相昔日创业之艰诫己,罢后宫,留正宫,俭以    养德,修身养性。蜀中百姓皆安。数年后,蜀中粮草殷实,兵强马壮。大将军姜维代丞相之  职,亦自勤谨。吴、魏无力吞蜀。    (三)    又数年后,权贵黄皓用事,上媚  后主以声色,下搜百姓之脂膏。又适逢蜀中大旱,到处荒芜零落,民面有饥色。    有  老臣进言曰:“忆昔先帝创业之时,举步维艰,臣等跟随先帝。后幸遇丞相,方有创业之基。  今陛下忘先帝、丞相临终遗言乎?”后主闪烁,顾左右而言他。黄皓亦为顾掩盖。蜀中人心  渐变。   (四)    蜀末,魏将邓艾率部避剑阁姜维,越秦岭而入蜀中。    蜀  中之人以为天兵忽降,纷纷归附,旦夕之间,成都已下。后主从黄皓之言,自缚请降。时多  有老臣大呼曰:“吾等追先帝以谢罪矣!”自刎者众。    邓艾问后主曰:“汝知何故  亡国耶?”    后主惭而不能答。    邓艾曰:“皆因汝忘却前人之事矣!”     [评语]:此文改编三国历史故事,模仿传记的形式,用蜀国灭亡的历史来准确地诠释了什么  是“铭记与忘记”,以及“铭记与忘记”有什么历史意义,立意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文章构  思巧妙,思路清晰,文言文语言运用能力较强。